省馆之宝:山东,齐鲁文博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文路”,欢迎关注、互动。转发须注明出处。

通常,一个省级行政区内最有名的文物都会被收藏到其省博物馆内。所以,”省馆之宝”系列将介绍我国各个省馆的明星文物。每周二更新,本文为第 11 期。

本期介绍山东博物馆官网主页提到的十大镇馆之宝。本期内容全部来自山东博物馆:官网,更多细节请访问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该博物馆官网是目前已更新系列文章的博物馆中,唯一一个提供了公众版/少儿版两种版面的官网。

但遗憾的是,该网页提供的 3D 浏览功能在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类 Chrome 浏览器(Edge等)上并不支持。

亚醜钺·商

魔性啊,哈哈哈

亚醜钺

通长32.5、宽34.5厘米。1965年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

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器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口中露出城墙垛口似的牙齿,极富威严。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二字,故得名“亚醜钺”,是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贵遗留。为青铜器中的瑰宝,国家一级文物。

亚红陶兽形壶·商

红陶兽形壶

红陶兽形壶,高21.6厘米

夹砂红陶,通体磨光,遍施红色陶衣,光润亮泽。器型圆面耸耳,拱鼻,张口,耳穿小孔,四肢粗壮,短尾上翘,背装弧形提手,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嘴可往外倒水,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积,四足立起可供加热,使用方便,造型生动美观,逗人喜爱,集实用与仿生艺术于一身,是大汶口文化独有的器形,充满了创造性的灵感,是新石器时代一件难得的陶器珍品。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杯

高17、口径11.7厘米,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1960年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

整器为两部分套合,杯身作宽沿,直壁圜底,下承圆筒状且两端外侈的杯柄,上饰平行凹弦纹数周。该器以轮制而成,器壁薄如蛋壳,表面乌黑光亮。是山东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典型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山东地区发现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完整器很少,除了国家博物馆征调和山东大学所藏外,多数珍藏于山东博物馆,成为山东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九旒冕·明

九旒冕

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

为藤篾编制,表面敷罗绢黑漆,镶以金圈、金边;冠的两侧有梅花金穿,贯一金簪。冕的顶部有“綖板”,綖板前圆后方,綖板上面涂着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前后共垂9道旒。每道旒上计有9颗,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的玉珠,共用珠162颗,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两根丝绳是黑颜色的,叫做“玄紞”。 丝绳垂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材质是黄玉。冕左右下垂的两块玉,即所谓的“充耳”。出土于鲁荒王朱檀墓。

东平汉墓壁画·汉

东平汉墓壁画1
东平汉墓壁画2

2007年在东平老物资局的改造过程中,发现和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共计 18座,其中的3座(1号、12号、13号)彩色壁画墓最为引人注目,其年代为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出土的彩色壁画色彩艳丽,特点鲜明,内容题材丰富,尤其是1号墓的彩色壁画,内容最为丰富,保存也最为完好。其所绘内容有红日、三足乌、对饮图、仕女图、升仙导引图、拜谒图、武士图、乐舞杂技以及方相氏驱疫仪式等,东平彩画是山东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艺术水平最高的汉代壁画,填补了山东地区汉代壁画墓的空白,对于汉代丧葬制度、民间生活习俗、中国绘画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郑燮双松图轴·清

郑燮双松图轴

《双松图轴》是清代著名画家郑燮的代表作之一,1954年入藏山东省博物馆。此画纸本设墨,画心纵201厘米,横101厘米。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以号行世。江苏兴化人。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以擅画兰、竹、石闻名。《双松图轴》是郑燮在乾隆二十三年送给好友肃翁的作品。画中双松苍劲挺拔,树旁是几杆细竹及怪石、兰花。竹子清瘦,孤直,墨色水灵,浓淡有致。构图上,松、竹、兰、石和题诗错落分明,相互映衬。松、竹、兰花、怪石组成的画面,别具一番自然情趣。画作中的题诗也充分反映了郑燮对于好友肃翁质朴的情谊。这件作品书、画俱佳,保存完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鲁国大玉璧·战国

鲁国大玉璧

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厚0.6厘米。1977年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乙组52号墓出土。

玉料呈青碧色,玉质晶莹温润,半透明,油脂光泽。玉璧肉部内、外缘各有一周廓,肉两面纹饰相同,以两组微凸起的绹索纹分隔成内、中、外三层纹饰。内、外两层为阴线刻纹,中间以斜向交叉排列的蒲纹为地,其间浅浮雕饰排列均匀的谷纹;内层为合首双身龙纹,其间以三道绹索纹相隔成三组;外层为五组合首双身龙纹,每组龙尾两两相交,纹饰布局紧密匀称,繁缛精美,线条流畅,工艺纯熟,属战国玉璧中的精品,也是战国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西汉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

1972年出土于银雀山汉墓,一号墓共整理出竹简4942枚,分长短两种,长简占绝大部分,简长27.6厘米、宽0.5-0.9厘米、厚0.1-0.2厘米,其长度相当于汉尺的一尺二寸;短简长约18厘米、宽0.5厘米,相当于汉尺八寸;另外发现少量木牍,长约23厘米,相当于汉尺一尺,所谓“尺牍”。 二号墓整理出竹简32枚,简长69厘米、宽1厘米、厚0.2厘米,长度相当于汉尺3尺。银雀山汉墓简牍包括四类书,第一类是兵书,第二类是论政论兵之书,第三类是数术书,其余归入其它类。其中兵书数量最大,也最重要,尤其是《孙子兵法》与失传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同墓出土,结束了关于孙子其人其书的千古论争,意义重大。

颂簋·西周

颂簋

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盛食器。

制作于西周晚期,为周宣王时器。或因盗墓活动的猖獗,于清朝前期出土。

清嘉庆十九年,清朝重臣刘墉的重孙刘喜海慧眼识宝,在北京的一家古董店里发现了颂簋,重金购买并带回山东老家收藏。之后颂簋又先后被收藏家李宗岱和山东黄县巨富丁树贞收藏。后来丁氏家道中落,在丁氏兄弟分家过程中颂簋的器盖和器身分离。20世纪40年代,器身为胶东古物管理委员会黄县文管分会收集,后转入山东博物馆。1959年,家住青岛的丁氏后人张秀琳女士将收藏的器盖捐献给山东博物馆,颂簋重归完整。使我们有幸在博物馆里一睹芳容。其造型秀美,隆盖、圆腹、圈足,双耳造型别具一格,状如一变形龙首口吐祥云,双耳下的垂珥与圈足下的三小足形状相若,相映成趣。纹饰以窃曲纹为主纹,搭配使用瓦纹和垂鳞纹,繁简呼应,疏密有致。铭文篆刻工整秀丽,典雅规范。其优雅的身姿,向我们展示了西周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也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拥有者—颂的不凡,颂是西周一位显赫的贵族,效命于周王室,颂簋上的铭文就记录了周天子对颂的册命过程:在西周的一个清晨,周王在康昭宫册命颂,令其掌管成周洛阳的仓库等职务,并赐给他黑色的礼服、赤色的蔽膝和马具等物品,以兹勉励。颂接受了册命,向周王进献瑾璋,以谢王恩。之后,铸造此簋,纪念此事并希望此份荣耀为后世子孙世代享用。除了颂簋,传世的颂器还有颂鼎、颂壶和颂盘。成组的颂器传承至今,难能可贵,颂簋更是以其庄重的造型、精良的铸工、瑰丽的纹饰、秀美的铭文,使其成为难得一见的青铜器珍品,具有极高的价值,为国家一级藏品

甲骨文·商

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的文字,记录了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的相关内容。

山东博物馆共藏5425片甲骨,有1000多片一级品,大部分为罗振玉旧藏,其中有4片为特级品。其中一片有“鬼”字,“鬼”即鬼方(匈奴),据说“鬼方”甲骨全国仅三片,大陆只此一片,另两片在台湾。一片甲骨上有“鎷”字。带“金”的字在甲骨文中非常罕见,此片是《甲骨文合集》中唯一一片带金字旁文字的甲骨。另一片正面有一“虹”字,此字上边的两道弧当是龙身,下端当是龙头,作二龙吸水,古人认为龙出吸水即天晴。郭沫若先生认为该骨面刻辞“盖一代典礼习尚如是也”,其前后均未见,极其罕也。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关注每日推送的“科文路”、互动起来~

至少点个赞再走吧~

省馆之宝:山东,齐鲁文博

https://xlindo.com/kewenlu2022/posts/d9cc08f4/

Author

xlindo

Posted on

2022-09-06

Updated on

2023-05-10

Licensed under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