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馆之宝:西藏,世界屋脊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文路”,欢迎关注、互动。转发须注明出处。

通常,一个省级行政区内最有名的文物都会被收藏到其省博物馆内。所以,”省馆之宝”系列将介绍我国各个省馆的明星文物。每周二更新,本文为第 27 期。

本期介绍西藏博物馆的镇馆藏品。本期选取了 6 件藏品,其中第一件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本期内容全部来自西藏博物馆:官网,更多细节请访问相关网站。

元“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

元“统领释教大元国师之印”龙钮玉印

长12.2厘米,宽12.2厘米,高12厘米。玉质青色。扁方形,龙钮。印文为八思巴文,内容是“统领释教大元国师”的藏文译音。整器雕琢而成,造型庄重古朴,是典型的元代官方重器。

说唱帽

说唱帽

说唱格萨尔时需要佩戴说唱帽,展柜中展示的这件就是西藏已故著名艺术家土登先生捐赠给西藏博物馆的,旁边的书籍详细记录了帽子上的每个饰物所代表的寓意。在西藏,目前规模盛大、影响广泛的三大赛马节要属那曲恰青赛马节、当吉仁赛马节、江孜达玛节。除了赛马、骑马射箭、骑马拾哈达等活动外,还有会举行摔跤、抱石头、拔河等竞技比赛,使节日氛围更加热烈。

嘎乌

嘎乌

嘎乌为藏语音译,即佛盒。人们将护法神、印着经文的布片、纸片或舍利子等放入盒中,佩戴在身上以求平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嘎乌的材质和工艺也愈加考究,功能也日益朝着装饰的方向发展。女性佩戴的嘎乌以金、银、铜等材质居多,形状有圆、椭圆、星形等,表面雕刻多种吉祥图案,并镶嵌玛瑙、绿松石、珊瑚等宝石,佩戴于胸前。男性的嘎乌则一般为方形,且器形较大,金属表面镶嵌物较少,一般斜挂于左腋与左臂之间。

角质酒壶

角质酒壶

西藏人民饮酒一般使用木碗,讲究的人家会将质地优良的木碗用纯银包裹,并镶嵌宝石。由于角质用具易于携带,且硬度大不易破损,因此,游牧地区角质酒壶较为普遍。“匝阔”是代表性的农区酒具,“匝”是陶的意思,从名称可以看出,这种酒具最初是陶制品,目前看到的多为铜质,在日喀则等传统农耕地区,是盛行。婚礼或者新年等重要庆典上使用的一种酒具。

皮质糌粑袋

皮质糌粑袋

糌粑是西藏人民的一种主食,食用时所使用的器具有传统的木质糌粑盖碗、瓷碗、羊皮糌粑袋等。把糌粑倒入羊皮袋中,再倒入适量茶水、酸奶或青稞酒后用力揉搓成块状便可食用,这种用具一般在外放牧或者田间劳作时使用,最大的特点是便于携带,干净卫生。

佛教造像·不空成就佛

佛教造像·不空成就佛

在持续受到祖国其他地区以及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佛教造像艺术的影响下,结合西藏各时期各地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面貌,西藏地区佛造像艺术逐渐形成不同地方特色。这里陈列的这些精美佛教造像,就是按照元明时期典型的本地风格流派进行分类的,大家首先看到的这件不空成就佛,即为丹萨替风格造像。丹萨梯塑佛像一般具有脸型宽大,面部饱满,装饰繁缛等的特点,现存世量极少。

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

开始制作陶器也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卡若陶器的制作手法为手制,所以器形不规整,类别比较简单。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很快就掌握了泥条盘筑和轮制法,卡若先民的制陶技术才得到一定发展,能够制造出更加精美的陶器。这件陶器是我馆的镇馆之宝—-双体陶罐,形体好像两只小兽相向而立,颈部和肩部设计了一对带孔钮,既巧妙地表现出动物的耳与尾,还为方便携带而穿绳之用。此件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同时期出土的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不仅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了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初步认为,这件陶罐是卡若先民在庆典和祭祀活动中使用的一种礼器。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关注每日推送的“科文路”、互动起来~

至少点个赞再走吧~

省馆之宝:西藏,世界屋脊

https://xlindo.com/kewenlu2022/posts/b332288e/

Author

xlindo

Posted on

2023-02-07

Updated on

2024-01-16

Licensed under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