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故宫博物院上线了超高清《千里江山图》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文路”,欢迎关注、互动。转发须注明出处。
转自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图》,进入链接可观赏局部细节(超高清,建议使用电脑)。
图卷局部
参数信息
- 千里江山图卷
- 宋代
- 王希孟作
- 绢本
- 设色
-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作品讲解
《千里江山图》卷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此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川湖泊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
画家在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之特点,在十余米的巨幅长卷中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感,引人入胜。
《千里江山图》卷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夸张,具有一定的装饰性,被称为“青绿山水”。此种表现方法是我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在隋唐时期如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等许多画家均擅长青绿山水画。纵观宋代画坛,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但从目前存世作品看,尚无一件可以超越《千里江山图》卷。王希孟在继承前法的基础上,表现出更趋细腻的画风,体现了北宋院画工整严谨的时代风格。此图用笔精当,一点一画均无败笔。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曳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综观全幅,又不失雄阔的境界和恢宏的气势,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在用色上,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色如宝石,光彩夺目。元代著名书法家溥光对此卷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赞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此论可谓公允之见。
从此卷所描绘的景物看,系以南方清丽秀润的山水为主体,在部分山峦的表现上加进了一些北方山水的特征,可谓集南北山水于一体的精心之作。从画面表现的建筑形式以及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生产劳作使用的工具等方面看,画家对江南地区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其艺术创作当来源于生活,而王希孟于18岁时即创作出如此宏幅巨制,不可能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由此笔者推测,画家王希孟应是江南人,至于具体籍贯便无从知晓了。
作者介绍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北宋宫廷画家,关于他的生平及相关资料史籍上均无记载,这种情况在历代宫廷画家中是较常见的。所幸在其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卷后有与他同时代的北宋徽宗时期著名权相蔡京的一段题跋,为我们今天的研究保留了一点可贵的资料。跋云:“政和三年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通过蔡京这段题跋,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王希孟的信息。跋中所称政和三年(1113年)可能即《千里江山图》卷完成的年代,此时王希孟年18岁,如该图确是此年所作,则王希孟生年约在1095年。他约于16、17岁时进入画院作生徒,且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又进入文书库,并多次向徽宗皇帝献画,虽不甚工,但亦因显示出一定的才能而被徽宗看重,得徽宗亲授画技而终有所成就,绘出了《千里江山图》卷这一千古绝作。从《千里江山图》卷看,王希孟的绘画技法主要是继承了盛唐时期二李将军的青绿山水画法,并且在这一基础上有所变化,形成了较为新颖独特的青绿山水绘画技法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关于王希孟创作此图之后的事,在宋元时期的文字资料中都未见提及,只是在清代宋荦《论画绝句》的附注中说,王希孟完成此卷后不久便溘然离世了。此说虽不知根据来源,但从后世流传的作品中再未见王希孟之作、且未见任何文字记载这了的这幅独步当世、且后无来者的绝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卷,确是艺林之幸事。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关注每日推送的“科文路”、互动起来~
至少点个赞再走吧~
文艺:故宫博物院上线了超高清《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