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馆之宝:甘肃,绿马很行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文路”,欢迎关注、互动。转发须注明出处。
通常,一个省级行政区内最有名的文物都会被收藏到其省博物馆内。所以,”省馆之宝”系列将介绍我国各个省馆的明星文物。每周二更新,本文为第 19 期。
相信前阵子,很多人都被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丑萌丑萌的“马踏飞燕”(绿马),刷屏了。
本期介绍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藏品。本期选取了 10 件藏品,其中,“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有 2 件。本期内容全部来自甘肃省博物馆:官网,更多细节请访问官网。
铜奔马·东汉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
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掠飞鹰的刹那瞬间。让飞鹰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鹰的那一足上,准确地掌握了力学的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等马钟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视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高32.3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6.8厘米。
瓶口成圆雕的人头像,披发且前额短发整齐下垂。瓶腹以黑彩画弧线三角纹及斜线的二方连续图案。雕塑与彩饰构成一体,是一件既具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的古代艺术品。
“驿使图”壁画砖·魏晋
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
砖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棨传为通过关卡、驿站时的信物。驿马四蹄腾空,奔驰在戈壁绿洲的道路上。这块写实砖画,在我国邮政史上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初,在世界万国邮政博览会上,此画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物。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邮电部于1982年8月25日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
莲花形玻璃托盏·元代
盏高4.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3.4厘米;盏托高1.2厘米,口径15.2厘米。
玻璃托盏为普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盏为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旋纹尖底彩陶瓶·马家窑文化
高26.8厘米,口径7.1厘米。
施黑彩,颈部绘平行条纹,肩、腹部绘四方连续漩涡纹。
《仪礼》简·汉代
简长51—56厘米,宽0.5—0.8厘米。
木简顺置于男棺盖前端,分木质和竹质两种,共496枚,为甲、乙、丙三种版本《仪礼》共九篇。具体内容是:甲本为《仪礼》17篇中的7篇,并有经、记、传,共有简398枚;乙本仅存“服传”一篇和经、记、传,共有简36枚;丙本仅存“丧服”一篇和经、记,共有简34枚。简长约55—56厘米和51厘米,相当汉制2.4尺和2.1尺,是古籍记载当时抄写儒家经典的标准简长度。宽度约在0.5至0.9厘米间。正面打磨光滑。甲、乙本四道编纶,丙本五道。每简正面书字一行,甲本每简容60字左右,乙本每简百余字,丙本为竹简,每简20至60余字不等。这是目前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在版本校勘上有很高的价值,且书写工整秀丽,是汉代墨写隶书的上品。
永乐款鎏金菩萨坐像·明代
像高20.3厘米。
此像头戴花冠及发髻冠,菩萨面部广额丰颐,双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饰缨珞,衣纹弧线流畅优美,下裙宽大贴体,结跏跌坐于深束腰仰覆莲台座上。莲台座底下阴刻“大明永乐年施”铭文,当为明代朝廷赏赐给西北地区藏传佛教领袖的贡品。菩萨像整体结构匀称,雕刻细腻精致。虽然还保存着元代以来阿尼哥“梵像”的影响,但造型已趋于妩媚,标志着内地汉化藏传佛教艺术的成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珍品。
复道三角纹圜底彩陶罐·齐家文化
口径9.5厘米,高22厘米。
夹砂橙黄陶,通体施紫红彩。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腹两侧绘菱形网纹。图案皆由平行线组成,繁缛而不乱。
彩绘木雕博戏俑·汉代
人高29厘米。
两位老者在玩博戏,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刻画了两位老者全神贯注的博弈,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绢底平绣人像·汉代
高7.2厘米。
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
都看到这儿了,不如关注每日推送的“科文路”、互动起来~
至少点个赞再走吧~
省馆之宝:甘肃,绿马很行